隨著國家臨儲麥投放力度加大、飼料企業(yè)小麥替代減弱,主產區(qū)流通市場小麥供給增加,需求旺季國內麥價上行乏力,進口數量同比大增,很大程度上擠壓銷區(qū)面粉企業(yè)采購國產小麥的需求。
當前,國內面粉消費雖步入傳統(tǒng)旺季,但面粉企業(yè)成本壓力以及下游市場需求增量不足,制約小麥市場采購力度。與此同時,國內政策調控力度持續(xù)加大,對市場主體購銷心理產生影響,玉米市場價格持續(xù)回落,制約小麥飼用替代力度。國家臨儲小麥成交量同比增加,以及主產區(qū)小麥托市收購量下降,很大程度上弱化政策對麥價的提振效應。
持糧主體銷售意愿提高
由于國內主產區(qū)持糧主體小麥銷售力度加大,以及國家加大臨儲小麥投放力度,流通市場小麥供給能力提高;而終端制粉需求雖有所改觀,但對麥價提振效應有限。近期,國家臨儲小麥周度成交量持續(xù)回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流通市場小麥供需格局趨于好轉。國內面粉企業(yè)下游產品提價幅度有限,使得其成本壓力較大,制約其小麥采購數量和價格。
受蘇州市相城農業(yè)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委托,9月4日南方小麥交易市場競價銷售1.3129萬噸2020年江蘇產紅小麥,起拍價2320元/噸(車船板價),最高成交價2370元/噸,成交均價2348元/噸。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價格監(jiān)測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全國小麥價格區(qū)間為2160~2720元/噸,平均價2366元/噸;上年同期全國麥價區(qū)間為2020~2703元/噸,平均價2276元/噸。
據市場監(jiān)測,截至9月上旬,江蘇鹽城優(yōu)質白小麥車板價2420元/噸,安徽亳州白麥進廠價2410元/噸,河南新鄉(xiāng)新麥進廠價2420元/噸,河北邯鄲白麥進廠價2444~2454元/噸,山東棗莊白麥進廠價2420元/噸。
國內小麥玉米價差擴大
據統(tǒng)計,自8月份以來,國家臨儲玉米累計投放1998.99萬噸,實際成交1688.1508萬噸,平均成交率84.45%,周度成交均價1919~2062元/噸,最高成交價2300元/噸,最低成交價1640元/噸。
海關數據顯示,1月至7月國內累計進口玉米457萬噸,同比增長30.7%;累計進口大麥286萬噸,同比減少15.7%;累計進口高粱229萬噸,同比增長937.5%。
隨著政策持續(xù)加大玉米市場調控力度,國內玉米市場行情走勢由強轉弱,使得小麥與玉米之間的價差擴大,一定程度上制約飼料加工企業(yè)小麥飼用替代力度。截至9月上旬,遼寧錦州港15%水分2019年產玉米平艙價2240~2260元/噸,較上月同期下跌100元/噸;廣東蛇口港15%水分玉米主流成交價2300~2320元/噸,下跌40元/噸。受政策調控持續(xù)、臨儲拍賣玉米出庫、非主糧大量進口以及新糧上市等因素影響,國內玉米市場價格仍將面臨較大的階段性壓力,小麥的飼用需求也將持續(xù)減弱。
國內小麥進口同比大增
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將2020/202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預測值調高100萬噸,至7.63億噸,全球小麥供應依然相對充足。本作物年度(6月1日始)迄今,美國小麥出口檢驗量累計為674.4636萬噸,上年度同期為659.8431萬噸。
截至9月4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美軟紅冬小麥12月合約期價報收于551.5美分/蒲式耳,較上年同期上漲91美分/蒲式耳,漲幅19.76%。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進口小麥93萬噸,是自2014年以來月度最高水平,同比增長325.1%;1月至7月國內累計進口小麥428萬噸,同比增長116.3%。其中,前7個月進口法國小麥117萬噸、澳大利亞小麥114萬噸、加拿大小麥109萬噸、美國小麥33萬噸、立陶宛小麥22萬噸。
短期國內麥價上行乏力
據統(tǒng)計,截至9月上旬,國家臨儲小麥剩余庫存量8601萬噸,同比增加1480萬噸。其中,江蘇地區(qū)1592萬噸,同比增加235萬噸;安徽地區(qū)1963萬噸,同比增加375萬噸;河南地區(qū)3949萬噸,同比增加630萬噸。
今年以來,國內政策保供給、穩(wěn)糧價意圖明顯,政策對麥市調控的力度及靈活性增強。預計短期內在終端需求難有明顯改觀以及政策維穩(wěn)糧價等因素影響下,國內麥價缺乏明顯上行動力,而持糧主體庫存小麥銷售節(jié)奏,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小麥價格階段性下行壓力。建議持糧主體理性看待國內麥市供需格局,合理安排庫存小麥銷售,避免因麥價長期震蕩導致成本增加、吞噬利潤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