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窗明幾凈、寬敞明亮的新家,汝陽十八盤鄉(xiāng)劉坡村的張芳打心眼兒里高興:“現(xiàn)在的住房條件和以前比,那真是天壤之別,你看現(xiàn)在,家里全是現(xiàn)代化的設施,小區(qū)里面干凈整潔,環(huán)境真是好。站在陽臺上,還能看見前坪水庫大壩呢。”
張芳一家是2018年12月份搬遷到前坪社區(qū)的搬遷戶之一,從地區(qū)偏遠、交通不便的山村,到如今基礎設施齊備、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區(qū),一家人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俗話說“安居樂業(yè)”,先有安居,才能樂業(yè)。住房問題解決了,發(fā)展產業(yè)、致富增收成了張芳以及所有貧困群眾的共同愿望。
幾年前,幾畝薄田便是張芳一家四口的家底。說起以前的日子,張芳嘆了口氣:“以前老家那里交通不便,大家思想也落后,家里零零散散的幾畝種的傳統(tǒng)農作物,收成好時也談不上啥效益,更別提收成不好的時候了。”
2016年,因為一次偶然的契機,張芳及其家人得知連翹能賣錢,后來發(fā)現(xiàn)連翹果價格高,就動了心思,把山上野生的連翹移載到地里。2017年,十八盤鄉(xiāng)決定打造以食用菌、經濟林、中藥材為主的三大產業(yè)鏈,鼓勵大家積極培育產業(yè)。
“鄉(xiāng)里知道我的情況后,非常支持,還為我免費提供了一些苗,于是我就開始試種植了兩畝,因為是初果期,收益沒有那么高,但是已經比傳統(tǒng)農作物高了太多。等到了盛果期,收入還能翻一番呢。”說起當時情況,張芳仍記憶猶新。
汝陽一貧困戶靠種植這種藥材脫貧
“瞧,這就是連翹果,我們就準備靠這個致富嘞!”今年,劉坡村成立了合作社,在張芳的帶動下,已有200余戶群眾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共同種植連翹1400余畝。
乘著張芳新買的車,準備去地里察看連翹長勢。途中遇到了一輛滿載連翹苗的車,“以前大家顧慮太多,都不敢輕易嘗試,現(xiàn)在看到了張芳家種植連翹的收益,感覺這確實是個不錯的產業(yè),今年都爭著種,這不,以前的苗都不夠分,又拉回來了一車。”相關負責人既無奈又自豪。
為積極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鼓勵群眾大力發(fā)展連翹種植,劉坡村把多年不種的撂荒地和荒坡地充分利用起來,給有意愿種植連翹的群眾免費提供連翹苗,待收成時候二八分成。
在張芳家的連翹地里,灌木叢中已是滿枝金黃。“以前種小麥,還得犁地、施肥、除草、收割、脫粒各種忙活,一年到頭一畝地也就掙幾百塊錢。連翹基本上不用咋管理,也耐旱,種上之后就等它結果的時候上來摘就行了,到時候直接裝袋子里背走,省時省工,而且一次投入,長期見效。”現(xiàn)在,張芳有了更多的閑暇時間到周邊務工增加收入。
隔壁山坡上,是劉坡村新成立的千畝連翹示范種植基地,目前千畝連翹已基本種植完畢。待連翹花開的時候,層層梯田將會在花海中呈現(xiàn)出壯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