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農產品大宗商品之一,玉米的供應穩(wěn)定一直是食用糧食和動物飼料的保障前提。然而,今年以來,玉米期貨價格已從年初的1800元/噸漲至目前的2300元/噸,漲幅達27.78%。多位業(yè)內分析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玉米期價年內強勢上漲的主因在于供應失衡。從短期來看,玉米期價仍處于遠月缺口預期和近月供應壓力的博弈中。
飼料中玉米添加達七成
今年以來,玉米期價一路走高,從年初的最低點1800元/噸不斷反彈,1月份突破2000元/噸關口,4月份突破2100元/噸關口,7月份突破2200元/噸關口,8月份突破2300元/噸關口,年內最高漲幅近三成。截至9月8日收盤,主力合約玉米2101報收2335元/噸,上漲0.39%,當日成交73.75萬手,持倉量127.54萬手。
“玉米年內表現(xiàn)一直屬于多頭趨勢品種,強勢上漲符合其基本面邏輯?!蔽宓V經(jīng)易期貨農產品研究員周方影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持續(xù)去庫存夯實了玉米價格長期上漲的基石。2015年以來,國產玉米產量逐年回落,儲存量從2.4億噸/年降至2.14億噸/年;總需求卻穩(wěn)步增長,從1.85億噸/年增至2.67億噸/年。供應減少疊加需求增加,帶動玉米庫存持續(xù)回落,庫存與消費之比亦從2015年的104.56%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14.43%。
徽商期貨生豬分析師尉秀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玉米期價年內上漲,其核心邏輯在于供需缺口,加上需求向好的預期,支撐玉米期現(xiàn)價格穩(wěn)步上漲。此外,前期臨儲拍賣持續(xù)火爆,對玉米價格的上漲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加上近期臺風災害的出現(xiàn),也加大了市場對東北地區(qū)玉米產量及質量造成負面影響的擔心,預期轉變也成為新的炒作點。
據(jù)周方影介紹,早在2016年,國內玉米產量已不能滿足需求,需要臨儲拍賣玉米來補充,今年臨儲可用于拍賣的玉米僅為5500萬噸,在臨儲清空庫存時期,貿易商明顯存在囤貨待漲的心態(tài),歷次拍賣基本都以高溢價成交,多頭氛圍較濃。同時,需求端同比大幅好轉,也助推了玉米價格上行。隨著今年生豬養(yǎng)殖業(yè)的景氣度從非洲豬瘟疫情時期逐漸恢復,對玉米飼料的需求也持續(xù)改善,目前在飼料中玉米的添加比例已高達70%。
尉秀進一步補充稱,目前國內玉米市場仍存在供需缺口。從供應端看,臨儲糧拍賣對玉米市場供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調節(jié)作用。但最近幾次臨儲糧拍賣持續(xù)降溫,成交量大幅下滑,成交價格走高打壓了市場情緒。從需求端看,當前玉米深加工的開工率仍處于相對低位,但企業(yè)的玉米庫存已刷新4年新低,一旦開工率回升,將進一步刺激需求,企業(yè)主動補庫存有望進一步提振玉米現(xiàn)貨價格。與之相應的是,飼料需求相對樂觀,需求預期向好。隨著新產玉米的陸續(xù)上市,短期價格仍將處于遠月缺口預期和近月供應壓力的博弈中。
長期多頭屬性依然確立
長期來看,玉米供需失衡的格局已基本確定,但短期或受新產玉米上市的影響。部分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第四季度在新產玉米上市的壓力下,玉米期貨價格或存在調整的需求,但長期的多頭屬性依然確立。
從基本面看,今年中國的玉米采購量持續(xù)加大,近期接連采購進口玉米。另外,華北地區(qū)新玉米也陸續(xù)上市,9月份后玉米供應量或進一步增加。但市場終端的采購節(jié)奏不佳,基本面壓力逐步顯現(xiàn)。此外,隨著臨儲糧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未來進口玉米供應或將替代臨儲糧,通過國儲糧輪出或拍賣作為補充供應將起到市場調節(jié)作用。
尉秀認為,玉米價格上漲的核心邏輯是供需缺口。但隨著新產玉米陸續(xù)上市,第四季度玉米價格或承壓運行。不過,尉秀強調,“就算短期玉米價格存在向下調整可能,但新一季東北玉米的減產預期也有可能再度改變市場對未來玉米價格走勢的預期,預計新產玉米的開秤價格仍會偏高,農戶惜售會為玉米價格維持高位運行提供支撐?!?/p>
周方影也認為,今年玉米的進口量明顯高于往年。去年我國進口玉米總量480萬噸,但今年前7個月就已累計進口玉米460萬噸,預計全年720萬噸的進口配額可以用完。在進口量有限的背景下,國內玉米價格的多頭屬性依然存在。